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首页 > 新文艺组织

匡从有技能大师工作室

发布日期:2020-12-30 11:43    来源:文联    【字体: 】   阅读:

该工作室成立于2009年9月,是一家集艺术品收藏、评估、展览、销售的企业,位于三汇路东方广场10号6号楼2层202号。其宗旨是用现代互联网科技传承古代文化,填补古玩业的一项空白。其定位是一张出自中国西部的精美文化名片。其使命为吸引海内外的古玩艺术爱好者共同鉴赏中华文明,吸纳更多的知音加入到研讨中华文明的行列,切磋、品味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深刻蕴涵,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

匡从有先生的荣誉:
国家一级名剑工艺美术师
四川省民间工艺百家“十佳”得主
四川省非文化遗产“玉龙化石雕刻”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等。
绵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
绵阳市涪城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
 绵阳市市首批技能大师工作室

 该工作室不大,却拥有匡从友近年来雕刻的上百件作品。匡从友说:“‘玉龙化石’这块牌子传到我手里已经是第六代,我希望不愧于先辈的嘱托,让这门手艺在我手中发扬光大。”

1820年,在绵阳安州区冯家嘴,匡从有的祖上、当地著名石刻艺人匡中玉便开始雕刻化石。为雕刻出精美的作品,匡中玉从茶坪、北川、高川等地捡回一些奇特罕见的铜钱花石、鱼仔石、虎文石等化石来进行雕刻。因为人们觉得化石吸天地之精华,能显人间吉祥之灵气,所以匡家雕刻出来的作品一时成热宠,深受当地民众喜爱。尤其是以雕龙刻凤为主打而成的“龙凤香炉”,更是成为匡家雕刻的金字招牌。

“匡中玉,识石如玉、刻贯灵气,善雕龙,名玉龙,当地名曰匡玉龙。”久而久之,坊间便把这种用奇特而珍稀的花石头雕刻的物品统称为“玉龙化石”。

如今,“玉龙化石”经历六代人的雕刻、打磨,已经慢慢从绵阳安州区的一个小乡村走向更广阔的天地,发展成一门传统的民间手工技艺。“玉龙化石”雕刻还被评为绵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项目,匡从有更是获得了国家一级民间工艺大大师、省民间工艺百家等荣誉。

“玉龙化石”每件作品都是“孤品”

传承近两百年的“玉龙化石”,到匡从有这一代得到快速的发展。受到父辈的熏陶,匡从有从小就喜爱雕刻,十多岁便拿着刻刀独自创作。即便后来有了稳定的工作,他也会在闲暇之余钻研雕刻技艺。

从1979年开始,匡从有从业余雕刻走上专业雕刻之路,他不仅开始收集整理匡氏石刻、石雕、石经、石谱、石技等资料,研究老一辈雕刻的技巧,还亲自跋山涉水从平武、北川等地采集大量的玉龙化石原材料进行精心雕琢。记者了解到,截至目前,他收集到的石头已接近百吨,接下他需要做的就是如何将一块块石头雕刻成作品。

不同于机器大规模生产,匡从有的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手工孤品。从选材、开石升阳、传统手工技艺、抛光上蜡、装藏等都是按照祖辈传承的特殊方法进行刻雕加工。“化石雕刻是雕刻类难度系数最高的类别,因为材质的稀少和特殊性,每一件作品雕刻出来都是独一无二的。如果创作过程中出现一点小失误都会让作品有瑕疵,加上化石本身材质易碎,所以难度更大。”在无数次失败与磨练中,匡从有掌握了“玉龙化石”的雕刻技艺,对化石的习性更是熟捻于心,并在此基础上创作了无数让人惊艳的作品。

百年老手艺浓缩中华传统文化

在匡从有的工作室里,可以看到他所有的作品都蕴含着浓厚的传统文化元素。“雕刻是中华民族传承了千年的技艺,而它的内容多是选择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元素,我的化石作品也遵循了这一传统。”匡从有告诉记者。匡从有的代表作“十二生肖”、“龙凤花薰”、“山水花鸟”、“文房四宝”、“茶具”、“观音”、“佛像”等都浓缩了中华传统文化。

多年来,匡从有始终坚持在作品中表达与传承文化,这样的价值观让他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得到认可,还在国际上大放异彩。在他的努力下,“玉龙化石”雕刻艺术品走出了家门,走进了国外,先后被联合国、芬兰国家森林博物馆收藏,同时也被编入《中国民间文艺家大辞典》、《中国当代名家石谱》、《四川省民间工艺百家》等国家大型书刊。

“目前,我最大的心愿是每年能够制作出几个令自己满意的作品,让更多人知道‘玉龙化石’。”长期的雕刻让耳顺之年的匡从有视力和精力都大不同以往,但他每天还是坚持亲手雕刻,并指导徒弟,他希望自己和徒弟们能够继续将这门百年老手艺发扬光大。


绵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蜀ICP备12001441号-1
电话:0816-2291662